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揭题
1、启发学生回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去多名山风景秀丽,如: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它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你曾经游览了哪些名山?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揭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自读课文
1、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答疑解难
3、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第一段(1、2)
第二段(2、4)
第三段(4-12)
四、再点名分段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清静寂静)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了。(沟通畅通)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我回到住地。(跟着伴随)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三、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板书:天游峰)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九百多级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
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
多媒体:仔细打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
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
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三、作业设计: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此处隐藏25939个字……2)小结: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气和与他作伴的花鸟。在我们看来,老人的生活其实是很清苦的,但老人却以苦为乐,舍不得离开。这也是一种豁达、开朗。
▲“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1)“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抓住这句话体会老人的自信和豁达。
(2)学生交流老人自信、豁达的原因。(①锻炼;②环境好;③心情好、自信、乐观)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意思是(老人这么开朗,一定会长寿的)
▲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意思是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影响了我。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有了这些前提,我们相信老人肯定能长寿。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这更是一种自信、豁达。
同学们,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你们说,这样的人他普通吗?对呀,他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不普通。他那种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不仅感染了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三、书写名言。超越文本
1.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这才是完美的一生。
(2)大自然是心灵的老师,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生命存在。
(3)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人要相信自己,坚定的信心会使一个平凡的人变成名人。
(5)生命在于运动。
四、拓展想象,延续文本
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相见的情景。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5【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
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瘦()鞋()
眉()慈()宿()
3、抄写词语。
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
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
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师述: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要求读得响亮整齐、有感情。
(二)本节课解决两个问题:
1、出示第一个问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的特点。补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天游峰高而险,是武夷山的象征,它如长城一样,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
板书:
天游峰;九百多级游客重而却步
半途而返
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学习外貌的语句:找出读一读,你觉得老人是怎样的人?(朴实、健康)
(2)学习动作、神态的语句:重点理解“悠然”一词
(3)学习体会语文的语句:“不得——————”
“按说——————”
“30年后,我们———”
板书:
扫跑人:每天一级级扫上山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补充学习: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老人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三)、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指导概括中心思想。
2、有感情朗读课文